乡长何吉勇是土生土长的瑶族干部,是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变迁的见证人。
何吉勇说,瑶山是个瑶族聚居的民族乡。由于自然环境恶劣、人的文化素质低、思想观念旧等原因,乡亲们长期过着贫困交加的生活。国家实施“八七扶贫攻坚计划”以来,瑶山加快了脱贫步伐。
1994年,荔波县组建了瑶山扶贫开发试验区管委会,从县四大班子和县直部门抽调干部驻乡挂村,实施重点扶贫。第一批扶贫工作队员3年的任期届满,第二批去年又进驻瑶山,接过前任手中的“接力棒”继续往前冲。
何吉勇翻开统计资料说,1996年,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7万元,比上年增长15.8%;粮食总产量1516吨,比上年增长1.3%;农民人均纯收入652元,比上年增加30%;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,比上年增长12.4%。全乡793户3905人解决了温饱,分别占全乡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8.6%和74%。1997年的年报虽然没出来,但从已经到手的收成来看,预计各方面情况会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改善。
在县扶贫工作队队长梁运清的带领下,我们来到董伯村陆家宝的家。他家原是贫困户,近几年饲养黑山羊解决了温饱,盖起新瓦房,手中有了节余钱。他们一家4口正围着火炉吃午饭,陆家宝喝着家酿米酒,女主人吃的是白米饭,小孩手拿鸡腿啃得津津有味,和谐、幸福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屋子。
瑶山地处深山区,交通不便,信息不灵,生猪饲养业科技含量低,增重慢,效益差。工作队“对症下药”,帮助乡亲们走规模饲养之路,实施饲养猪、鸡、羊、兔为主的庭院经济示范项目。1994年引进982只黑山羊,如今发展到2754只,创收17.96万元;出售猪、鸡的年收入达5.8万多元。
科学技术给瑶山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膀。梁运清告诉我们,几年来,瑶山实施杂稻、杂苞、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和“双千田”等粮食高产示范项目,完成坡改梯1500亩,使农业耕作条件有了较大改善。为稳定经济来源,实现可持续发展,全乡还发展了板栗、柚子、杜仲、用材林以及香菇、木耳等。
“瑶山的希望在于后代,”何吉勇深有感悟地说。在香港有关人士的关心下,崭新的逸夫中学、智诚中学已在瑶山拔地而起,800多名瑶家儿女走进了学堂。目前,瑶山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%,巩固率达97%。各村还办起了夜校,瑶族乡亲有了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场所。
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,瑶山兴建了5座电视卫星接收站,使50%的村能够收看电视。全乡村村有卫生室,乡里建立了图书室和文化站,“人无厕所畜无圈”已经成为历史,瑶胞们正在走向文明。(周芙蓉)